包粽子,吃粽子是我国的一项传统习俗,承载着人们对亲人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机器化程度的发展,年轻人基本上只知道粽子美味,却不知道这份美味从何而来,如何制作。2015年11月29日,手工艺厨艺小组举办了一次包粽子活动。
虽然是周末,冬雨阵阵,寒意袭人,但这丝毫阻止不了大家对美食的热情。上午10点,大家陆陆续续来到了位于上塘高架北口下南兜庄的乡间草堂。这里林木葱茏,溪水环流,木屋农舍点缀其间,仿若世外桃源一般。首先,小组长方诗彬带领大家准备好了材料。晶亮的糯米粒、翠绿的粽叶和鲜嫩的五花肉交织成一幅美妙的画卷,分外诱人。为了让大家能包出“专业”的粽子,我们还特地请来了包粽子能手徐阿姨来指导大家。别看小小的一个粽子,其中的“门道”还真是不少!粽叶折的长短不对,糯米便容易漏出;卷粽叶的方式不对,粽子便不容易成型;缠线的方法不对,线容易开,粽子裹的不牢。在徐阿姨的帮助下,大家有的拆线,有的卷粽叶,有的放糯米和肉,有的缠线,从不知如何下手,逐渐能包出有型的粽子,都十分有成就感。最后,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活动圆满结束。
小小的粽子,承载着同事之间的友谊与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让大家对传统美食与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知,有趣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