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遇酸冒泡法
对于富含碳酸盐的宝玉石,如汉白玉、珍珠、方解石及菱锰矿、天青石时,可以在宝玉石上滴酸冒泡的办法,与其它宝石相区别。
二、丙酮擦拭法
用有机颜料对宝石进行人工染色的宝石,均可用棉花球蘸丙酮、甲苯、香蕉水等有机溶剂,将有机颜料溶染有棉球上。
三、硝酸裉色法
天然黑色珍珠并非纯黑色,而是有轻微彩虹样的闪光的深蓝黑色或带有青铜色调的黑色。用布蘸5%硝酸擦拭珍珠,白布不染黑。用染料染黑的珍珠则白布染黑(但对用硝酸银染黑者或对腐蚀了壳基质的而变黑者均无效)。
四、浸水识别法
由于蜡树脂及微裂隙不亲水,因此,可以用来鉴别B贷翡翠。天然翡翠放进水中,透明度比在空气中内陆到的更清澈,能较清楚的见到翡翠内部的丝络;而B贷翡翠,无论是充填聚合物或无机物的B贷翡翠,放进水中,透明度的视觉效果要比在空气中差,整件B贷翡翠的透明度降低,通体显示出微透明状的乳白色蜡状物。如果用聚光手电透视,透明度均一,像蒙着一个乳白色的罩子。盐粒状结构看不清楚,没有在反射光的照射下看得清楚。
此法也适用于其它宝玉石的充胶或无机物处理识别。
充填聚合物的B贷翡翠,一般属中—细粒变晶交织结构,在反射光下用肉眼可以看到盐粒状的斑晶,围绕其周围的纤维、色根和石花。放进装水的玻璃器皿或平底的玻璃杯中,用聚光手电透射,可以见到丝瓜瓤般的网络。
五、亮边与暗边效应
在透射光下,天然翡翠的边缘出现暗边,而B贷翡翠则出现亮边。
天然水晶球清澈透明,放进水中在某处可能见到呈片状展布的气液包体或絮状包体。用手角摸具有凉感,而用熔炼石英制成的玻璃球,虽然透明,但不清澈,仿佛伴有乳光。用手角摸具有温感,放进水中,可能见到圆形气泡。
将天然紫水晶放进水中,可见紫色斑块或平直的色带,而紫色玻璃无此现象(但有气泡)。合成水晶放进水中后,串珠的周边清楚,但中间不象天然水晶那样与周围的水一样清澈,能感到串珠的存在(天然水晶好象无物存在一样)。
六、反光观察法
用天然水晶磨制的刻面型串珠手链,反射出的光柔和清澈,几乎无色,反光面多来自串珠的表面。合成水晶中珠的反光面多,且明亮如镜,反射出的光呈亮白色,反光面均来自串珠内部,即刻面的内侧。将串珠圈成一团放在桌上,在距离串珠40cm处,以30-45°的交角用肉眼观察,凡是反光白亮、反光面多且来自刻面内侧的串珠,皆为合成水晶,而反光面柔和清澈且来自串珠表面的,皆为天然水晶。
七、红色闪光效应
人造绿色钇铝榴石在暗处用强光照射,能泛红色闪光。
八、红圈效应
将刻面宝石样品顶面朝下放在白纸上,用聚光手电从不同角度照射样品的底部,如果样品为石榴子石与玻璃制成的二层石,则可见到平底面反射出的或围绕腰部的红色圈(局限性:红色、紫红色的样品或石榴子石冠很薄的乍不到红圈)。
九、透视效应
将样品顶面或尖底面朝下,放在印有字迹的纸上(或彩色纸上),观察透过样品能够认清字迹的范围(或呈现背景颜色的范围)。样品的折射率越低,其透视效应越显著(即可识别字迹的范围越大),或呈现背景颜色的范围越大。注:同种材料,其琢型越好,透视效应越差)。
十、阴影图法
将刻面宝石的顶面朝下,浸入注满二碘甲烷液体(密度3.32)的油槽中,使之完全浸没。将油槽置于白纸背景上,用聚光手电或其他单色强光源从油槽上方向下照射,观察宝石投影在白背景上的阴影图形、光谱色等。其阴影图形是:钻石为八射火形花;钛酸锶为八射菊形花;立方氧化锆为八射瓶形花;钆镓榴石为粗大黑圈形;钇铝榴石为黑圈黑心钻石切割形。此法适用于折射率超过1.80的园钻琢型宝石。
注:样品不能太小。太小则得不到合适的阴影图。不标准的琢型或比例,阴影图也不标准。彩色样品的阴影图比无色透明样品的阴影图模糊。
十一、折射率突起估计法
将宝石的顶面朝下置于已知折射率的重液中,观察宝石突起,即相对于背影的清晰程度。突起越低,样品越接近重液的折射率;突起高,样品越大于或小于重液的折射率。
十二、重液法检测拼合石
三层石:夹住样品的底或两腰,沿平行于腰平面的方向观察彩色胶合层。
二层石:夹住样品两腰(不要夹顶底以防遮住薄项层),寻找接合面,观察不同部位的颜色差异,注意石榴子石与玻璃二层石的红顶层,同时配合显微镜观察宝石的色带、色区、弯曲、包体、条纹等内部结构。(注:各种重液或水均可用作油浸测试,但常用二碘甲烷(密度3.32)。
十三、普拉托法(柏拉图法)
此法适用于天然红、蓝宝石与焰熔法红、蓝宝石(未出现生长线的)。
将宝石浸入二碘甲烷中,在正交偏光下,沿宝石晶体的光轴方向进行观察,在20倍至30倍的显微镜(可放大镜)下,焰熔法合成的红、蓝宝石显示出60°相交的两个方向的直线。(注:坦桑尼亚产出的某些天然红宝石也曾报道过有此种现象。)
对于富含碳酸盐的宝玉石,如汉白玉、珍珠、方解石及菱锰矿、天青石时,可以在宝玉石上滴酸冒泡的办法,与其它宝石相区别。
二、丙酮擦拭法
用有机颜料对宝石进行人工染色的宝石,均可用棉花球蘸丙酮、甲苯、香蕉水等有机溶剂,将有机颜料溶染有棉球上。
三、硝酸裉色法
天然黑色珍珠并非纯黑色,而是有轻微彩虹样的闪光的深蓝黑色或带有青铜色调的黑色。用布蘸5%硝酸擦拭珍珠,白布不染黑。用染料染黑的珍珠则白布染黑(但对用硝酸银染黑者或对腐蚀了壳基质的而变黑者均无效)。
四、浸水识别法
由于蜡树脂及微裂隙不亲水,因此,可以用来鉴别B贷翡翠。天然翡翠放进水中,透明度比在空气中内陆到的更清澈,能较清楚的见到翡翠内部的丝络;而B贷翡翠,无论是充填聚合物或无机物的B贷翡翠,放进水中,透明度的视觉效果要比在空气中差,整件B贷翡翠的透明度降低,通体显示出微透明状的乳白色蜡状物。如果用聚光手电透视,透明度均一,像蒙着一个乳白色的罩子。盐粒状结构看不清楚,没有在反射光的照射下看得清楚。
此法也适用于其它宝玉石的充胶或无机物处理识别。
充填聚合物的B贷翡翠,一般属中—细粒变晶交织结构,在反射光下用肉眼可以看到盐粒状的斑晶,围绕其周围的纤维、色根和石花。放进装水的玻璃器皿或平底的玻璃杯中,用聚光手电透射,可以见到丝瓜瓤般的网络。
五、亮边与暗边效应
在透射光下,天然翡翠的边缘出现暗边,而B贷翡翠则出现亮边。
天然水晶球清澈透明,放进水中在某处可能见到呈片状展布的气液包体或絮状包体。用手角摸具有凉感,而用熔炼石英制成的玻璃球,虽然透明,但不清澈,仿佛伴有乳光。用手角摸具有温感,放进水中,可能见到圆形气泡。
将天然紫水晶放进水中,可见紫色斑块或平直的色带,而紫色玻璃无此现象(但有气泡)。合成水晶放进水中后,串珠的周边清楚,但中间不象天然水晶那样与周围的水一样清澈,能感到串珠的存在(天然水晶好象无物存在一样)。
六、反光观察法
用天然水晶磨制的刻面型串珠手链,反射出的光柔和清澈,几乎无色,反光面多来自串珠的表面。合成水晶中珠的反光面多,且明亮如镜,反射出的光呈亮白色,反光面均来自串珠内部,即刻面的内侧。将串珠圈成一团放在桌上,在距离串珠40cm处,以30-45°的交角用肉眼观察,凡是反光白亮、反光面多且来自刻面内侧的串珠,皆为合成水晶,而反光面柔和清澈且来自串珠表面的,皆为天然水晶。
七、红色闪光效应
人造绿色钇铝榴石在暗处用强光照射,能泛红色闪光。
八、红圈效应
将刻面宝石样品顶面朝下放在白纸上,用聚光手电从不同角度照射样品的底部,如果样品为石榴子石与玻璃制成的二层石,则可见到平底面反射出的或围绕腰部的红色圈(局限性:红色、紫红色的样品或石榴子石冠很薄的乍不到红圈)。
九、透视效应
将样品顶面或尖底面朝下,放在印有字迹的纸上(或彩色纸上),观察透过样品能够认清字迹的范围(或呈现背景颜色的范围)。样品的折射率越低,其透视效应越显著(即可识别字迹的范围越大),或呈现背景颜色的范围越大。注:同种材料,其琢型越好,透视效应越差)。
十、阴影图法
将刻面宝石的顶面朝下,浸入注满二碘甲烷液体(密度3.32)的油槽中,使之完全浸没。将油槽置于白纸背景上,用聚光手电或其他单色强光源从油槽上方向下照射,观察宝石投影在白背景上的阴影图形、光谱色等。其阴影图形是:钻石为八射火形花;钛酸锶为八射菊形花;立方氧化锆为八射瓶形花;钆镓榴石为粗大黑圈形;钇铝榴石为黑圈黑心钻石切割形。此法适用于折射率超过1.80的园钻琢型宝石。
注:样品不能太小。太小则得不到合适的阴影图。不标准的琢型或比例,阴影图也不标准。彩色样品的阴影图比无色透明样品的阴影图模糊。
十一、折射率突起估计法
将宝石的顶面朝下置于已知折射率的重液中,观察宝石突起,即相对于背影的清晰程度。突起越低,样品越接近重液的折射率;突起高,样品越大于或小于重液的折射率。
十二、重液法检测拼合石
三层石:夹住样品的底或两腰,沿平行于腰平面的方向观察彩色胶合层。
二层石:夹住样品两腰(不要夹顶底以防遮住薄项层),寻找接合面,观察不同部位的颜色差异,注意石榴子石与玻璃二层石的红顶层,同时配合显微镜观察宝石的色带、色区、弯曲、包体、条纹等内部结构。(注:各种重液或水均可用作油浸测试,但常用二碘甲烷(密度3.32)。
十三、普拉托法(柏拉图法)
此法适用于天然红、蓝宝石与焰熔法红、蓝宝石(未出现生长线的)。
将宝石浸入二碘甲烷中,在正交偏光下,沿宝石晶体的光轴方向进行观察,在20倍至30倍的显微镜(可放大镜)下,焰熔法合成的红、蓝宝石显示出60°相交的两个方向的直线。(注:坦桑尼亚产出的某些天然红宝石也曾报道过有此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