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石的光泽是指宝玉石表面的总光量,是宝玉石各种表面反射光,内部透明射光和内反射光相互作用的量总和。
光泽的强弱与宝玉石的表面性质、光照强度、折射率、反射率有关,与宝玉石的解理缝、裂隙、双晶、包体、结晶形状、粒度大小等内部结构有关,还与宝玉石的颜色,集合体的结合方式、琢型及加工切面方向及抛光精度有关。
一般而言、宝玉石的折射率与反射主越大,抛光越好,光泽就越强。
非均质宝石矿物晶体的光泽肯有各向异性,相同单形的晶体表面具有相同的光泽,不同单形的晶面光泽也略有差。
宝玉石按折射率可划分以下几种光泽:
有些学者,将金刚光泽与玻璃光泽之间又分出亚金刚光泽(N=1.90~2.00如锆石)及强玻璃光泽(N=1.70~1.90如金绿宝石);将玻璃光泽定为(N=1.54~1.70如水晶与电气石);之下又分出亚玻璃光泽(N=1.21~1.54如欧泊)。
除上述较强的几种光泽外,还可划分以下各种光泽:
光泽在宝玉石的鉴别及评级中肯有生要意义。如珍珠与仿珍珠的判别,可根据珍珠具有因入射光与内反射光互相干涉而呈现柔和而多彩的珍珠光泽(即珠光);而仿珠只有亮光,不显具有晕彩的珠光,从而进行区别;又如拼合石,可根据顶、底宝石的不同光泽而提醒判别。
在评价珍珠品质时,除了大小、形状、瑕疵外,珍珠光泽的强弱及光彩的明显程度,有时可能更为重要。
在区别翡翠的A货与B货,可根据光泽的强弱引起注意。
当尖晶石、锆石、石榴石混装在一起时,可从亚金刚光泽区别出锆石。
宝石矿物集合不同的结合方式也可产生不同的光泽,如化学成分同为SiO2,石英岩颗粒由粗变细,其光泽由玻璃光泽变为油泽,而由石英交代的钠闪石石棉(假晶)则具丝绢光泽。
光泽的强弱与宝玉石的表面性质、光照强度、折射率、反射率有关,与宝玉石的解理缝、裂隙、双晶、包体、结晶形状、粒度大小等内部结构有关,还与宝玉石的颜色,集合体的结合方式、琢型及加工切面方向及抛光精度有关。
一般而言、宝玉石的折射率与反射主越大,抛光越好,光泽就越强。
非均质宝石矿物晶体的光泽肯有各向异性,相同单形的晶体表面具有相同的光泽,不同单形的晶面光泽也略有差。
宝玉石按折射率可划分以下几种光泽:
光泽 |
折射率 |
反射率 |
例 子 |
金属光泽 |
N>3.00 |
R=95~20% |
赤铁矿、黄铁矿 |
半金属光泽 |
N=2.60~3.00 |
R=20~8% |
乌钢石、磁铁矿 |
金刚光泽 |
N=2.00~2.60 |
R=29~10% |
金刚石、锆石、榍石 |
玻璃光泽 |
N=1.30~1.90 |
R=10~2% |
水晶、托帕石、祖母绿、刚玉 |
有些学者,将金刚光泽与玻璃光泽之间又分出亚金刚光泽(N=1.90~2.00如锆石)及强玻璃光泽(N=1.70~1.90如金绿宝石);将玻璃光泽定为(N=1.54~1.70如水晶与电气石);之下又分出亚玻璃光泽(N=1.21~1.54如欧泊)。
除上述较强的几种光泽外,还可划分以下各种光泽:
光 泽 | 折射率 | 结构等性质 |
例 子 |
蜡状光泽 | 折射率较低 | 不透明 | 绿松石、玉髓、田黄 |
树脂光泽 | 折射率低 | 硬度低 | 琥珀、塑料 |
珍珠光泽 | / | 放射同心圆状结构 | 珍珠、贝壳、透石膏 |
丝绢光泽 | / | 纤维状结构 | 虎晴石、猫眼石 |
油脂光泽 | / | 贝壳状断口 | 高档软玉、磷灰石 |
沥青光泽 | / | 半透明或不透明 | 黑色 煤晶 |
土状光泽 | / | 疏松土状 | 劣质绿松石 |
瓷状光泽 | / | 结构较微密 | 高档绿松石 |
玉光泽 | / | 介于油脂光泽与玻璃光泽之间 | 翡翠、普通软玉、独山玉、岫玉 |
光泽在宝玉石的鉴别及评级中肯有生要意义。如珍珠与仿珍珠的判别,可根据珍珠具有因入射光与内反射光互相干涉而呈现柔和而多彩的珍珠光泽(即珠光);而仿珠只有亮光,不显具有晕彩的珠光,从而进行区别;又如拼合石,可根据顶、底宝石的不同光泽而提醒判别。
在评价珍珠品质时,除了大小、形状、瑕疵外,珍珠光泽的强弱及光彩的明显程度,有时可能更为重要。
在区别翡翠的A货与B货,可根据光泽的强弱引起注意。
当尖晶石、锆石、石榴石混装在一起时,可从亚金刚光泽区别出锆石。
宝石矿物集合不同的结合方式也可产生不同的光泽,如化学成分同为SiO2,石英岩颗粒由粗变细,其光泽由玻璃光泽变为油泽,而由石英交代的钠闪石石棉(假晶)则具丝绢光泽。